掌握运用“五条体会”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之四
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
来源: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宣布时间:2016-04-03 22:30
惩办,惩是为了治,治是基础。要贯彻惩前毖后、治病救人的一贯目标,把纪律和规则挺在前面,强化日常治理监督,抓早抓小、动辄则咎,实时谈话提醒、批评教育,让咬耳扯袖、红脸出汗成为常态,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过失特别是严重过失,这才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真正的体贴和最大的敬服。
惩前毖后、治病救人,是我们党从富厚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出来的。1942年2月,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?б鞘缴系难菟怠墩俚车淖鞣纭分,提出“惩前毖后、治病救人”,指出“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剖析批判已往的坏工具,以便使厥后的事情慎重些,做得好些”“可是我们揭发过失、批判缺点的目的,似乎医生治病一样,完全是为了救人,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”。党的历史证明,只有坚持这个一贯目标,才华抵达既严明纪律、又团结同志的目的。
坚持纪严于法,纪在法前,实现纪法离开,是党的建设的理论立异。把纪律和规则挺在执法前面,体现的正是严管就是厚爱、治病为了救人。党员破法无不始于违纪。干部蜕变都有一个历程,如果从一开始就在执纪方面抓得很紧,实时资助认识和纠正过失,就可以让许多人制止违法。对党和干部卖力,就要时刻用纪律这把尺子去约束、去权衡,发明苗头实时提醒,冒犯纪律立即处理,做到有病早治、防微杜渐。
“四种形态”是把纪律挺在前面的具体化,是处理好“树木”与“森林”关系的深化,为的就是惩前毖后、治病救人。实践“四种形态”就是党委的责任,要害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。咬耳扯袖、红脸出汗要体现在日常,只有从一点一滴抓起,才是真正的管党治党。现在的突出问题是,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党性、不敢继续,好人主义、一团和气。对党员干部保存的问题、蜕变的历程,实际上平时不是没看到、没听见,而是不肯意去冒监犯,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。如果第一种形态落实不下去,实践“四种形态”就是一句空话,还谈什么全面从严治党。党内政治生活就要有矛头和战斗性,发明干部身上有小问题,就要实时拉一把,早提醒、早纠正,决不可对小错视而不见,等同志犯了大错再算总账。“四种形态”是一个有机整体,只要把前三种形态用好了、前三道防地守住了,第四种形态自然就会越来越少,就能有效改变“要么是好同志,要么是阶下囚”。
抓早抓小的前提是早发明早报告早处理。纪委要破除“法在纪前”的惯性思维,扭转“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”的政绩观。已往监督执纪有一种倾向,要么不冒犯,冒犯就冒犯死。要改变那种接到问题反应,不去“惊动”干部,眼看着他的过失越来越严重的做法,有了问题反应就要同自己见面,勉励党员干部相信组织、忠诚组织,多大的事都主动找组织讲清楚。任何犯了过失的干部,只要不讳疾忌医、顽强过失,以致抵达不可挽救的田地,都要让他把病治好。纪检干部要提高思想政治水准和掌握政策能力,敢于、善于用党的理想信念宗旨、党章党规党纪去教育挽救,真正把惩前毖后、治病救人的目标体现在监督执纪事情中。